星期一
- 查經聚會
星期二
- 講道聚會
星期三
- 禱告團契暨詩班練詩
星期四
- 唱詩祈禱會
星期五
- 講道聚會
星期六
- 安息日聚會
- 安息日聚會
- 宗教教育聚會
「碧候教會」位於南澳鄉碧候村莊中,為西山區(現為東北區)泰雅族信徒數最多的教會之一。會堂三面環山,東望廣瀚無垠的太平洋,從二樓陽台上可以鳥瞰聞名宇內的「蘇花公路」。
福音初入之年間,信徒因信横遭迫害,集體逃難,行在該公路時,蒙主差遣一位白衣天使,於險峻難行的危途中顯現,而趨前引路,至花蓮縣崇德部落時才杳然消形,使大家一路平安脫險地到達目的地;因此「蘇花公路」成迫害史上永垂不朽遺跡,觸景生情,實難忘懷!。
民國34~35年間,洪開周(洪忠誠長老)、蘇詩蘭、廖福全⋯⋯等八人,在「羅東教會」慕道後,受浸歸主,返里後暗中向鄰里親友宣道,蒙聖靈同工,信而歸主的人日增。然而道種長,荊棘蒺黎之擠更日甚一日,「警民聯合」的迫害,使信徒備受辱、鞭打、吐唾沫、下警監⋯⋯等逼迫的煎熬。精神與皮肉之痛日愈加劇,其中福田静子姊妹在列隊中,遭受民棍與警員槍托的重擊,終因不治,而成為全臺信徒「為信主耶穌基督殉道的第一人(安息於民國35年10月16日)——主耶穌說:「為義受通迫的人有福了,因為天國是他們的!」(太五10)。善哉,登山論福之道!足堪慰藉今古先人之為道死如歸之殉道精神;實亦為今日末世真教會聖徒保守全備信仰的典型。
信徒雖然備受牛馬般的欺凌、壓迫,但「信心之火」卻反而愈趨熾烈。為顧全信仰的完整,民國36年有五戶信徒(約莫三十多人)放棄房屋、田產、家具等,離鄉背井,逃居異地,前後約過了七年寄人籬下的生活,幸得神的保祐與「富世教會」同靈的憐憫接納,才能過著舒適的生活,信徒愛心的接待,深銘五内。民國39年,部份信徒再返家園;但不幸復遭迫害驅逐,而再度逃難,先後在「谷音」山野及「茄苳」野地墾荒造屋,並與同遭受迫害的「南澳」同靈共造簡單的會堂。
至民國42年,迫害之風漸趨沉寂,信仰獲得自由,大家才陸續返回家園,並首次正式建造了木造會堂,信徒數也不斷增添。
民國63年,聖靈動大工程,神蹟昭然,先後有兩位同靈在異象中看見兩位白天使,以雪白布尺量妥新建會堂的所在;期間雖有惡魔的阻撓,但全體同靈憑籍著堅強篤實之信心,不畏艱難,再接再勵,終於完成了現有的新會堂(全部工程費計台幣陸拾壹萬捌仟零肆拾肆元),信徒朝暮同堂,共沐主的大恩,榮耀主耶穌聖名之「讚美歌聲」和與主靈交之「禱告聲」不絕於耳。
現有信徒數共計401名。願頌讀榮耀都歸主耶穌的聖名。阿們!